回避型人格的,該怎么挽回
發(fā)布時間:2022-4-4 12:24:16 瀏覽量:
總有人把分手后的復(fù)合想的特別艱難,不上刀山下火海,前任就不會回頭,這都是誤區(qū)啊。感情其實就跟下棋一樣,一定要有自己的節(jié)奏和韻律感,最好能夠走一步看三步,如果你做不到,至少把當下的每一步都走得有意義。如果你遇到了需要靠斷聯(lián)才能解決的感情問題,那無獨有偶,原因大概率是以下兩點。
1:你的糾纏太過,以至于讓你的伴侶感覺沒有私人空間,所以他想與你保持距離。
2:你遇到了親密關(guān)系類型當中的回避型人格
最近很多人問我關(guān)于對象是回避型人格的,該怎么挽回?
"分手第二天他就把我所有的聯(lián)系方式拉黑了"
"他跟我說不想處對象了,做朋友挺好的"
"我問他為什么一點都不喜歡我了他說不知道"
"兩個月前他提過一次分手,當時我軟磨硬泡及時和好了"
"分手太突然了沒有一點點預(yù)兆"
總結(jié)一下她的情況呢,就是對方先提了分手,然后分手后的狀態(tài)就是朋友有的做,戀人沒得談,她稍微刨根問底一下,對方就立馬表現(xiàn)的特別冷淡和決絕,甚至不惜拉黑她的聯(lián)系方式。其實這太好判斷了,朋友們,我可以百分百肯定,這位小伙伴中獎了,他的對象就是典型的"回避型依戀"類型。其實這樣人格的分手,真的特別好挽回,也沒你想的那么難。
回避型依戀的人最大的特點是什么?就是一遇到問題,第一反應(yīng)永遠是逃避,對于他們來說,逃避雖然可恥,但是是真的有用。
別聽他說什么"我不愛你了","我不喜歡你了","我跟你沒可能了"……對于回避型依戀的人來說,這些話說白了其實就是他找的一個借口,就是為了盡快甩開你的糾纏,以此來達到"逃避"的目的。
回避型人格的,該怎么挽回?關(guān)于這種回避型依戀的成因,我可以特別肯定告訴你們:一個人的依戀類型,90%取決于他的原生家庭。
回避人格的孩子通常遇到的父母,是不太懂得滿足孩子的短期欲求的,當孩子在希望得到認可的時候,父母中的一方非常習(xí)慣于“潑冷水” 。這類人格的孩子毫不夸張的說,是在家教森嚴的家庭環(huán)境中長大的,他們大多數(shù)時候?qū)τ谧晕覂r值體系的建立,是來自于父母絕對控制權(quán)的“褒獎”與“批判”。
回避型人格的,該怎么挽回? 心理學(xué)上有一個概念,叫做"權(quán)力空間",它指的是一個完全自我支配的空間。在這個空間內(nèi),你是你自己的絕對主導(dǎo)者,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也可以不做不想做的事情。
正常情況下,"家"就是我們的權(quán)力空間,在家里我們不用偽裝,也不會有壓迫,我們可以放松做自己,但是對于回避型依戀的人來說,他的家里,他是沒有權(quán)力的。
比如現(xiàn)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家庭,爸媽要求你考試必須考100分,考不到100分就不能吃晚飯;或者爸媽要求你今天必須要在家里打掃衛(wèi)生,你不打掃,好,那你就去墻角罰站,因為你不聽爸媽的話。
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后,就會特別想要建立屬于自己的"權(quán)力空間",所以這類人在親密關(guān)系建立之前,往往會處于一個比較主動的狀態(tài),他遇到自己喜歡的人,會表現(xiàn)的非常熱情,甚至?xí)@個人展開猛烈的追求攻勢。
可是,一旦這個人同意了跟他建立親密關(guān)系,兩個人確定情侶關(guān)系了,當這個人表現(xiàn)出不同意他的想法、跟他的觀點產(chǎn)生分歧的時候,他就會覺得自己的"權(quán)力空間"被侵犯了,就會觸發(fā)他童年時的壓抑回憶,從而開啟解離防御機制,把自己和問題剝離開來,迅速逃避,以此來保護自己的"權(quán)力"。這就是回避性依戀的人選擇分手的一個心理過程。看到這里如果你還有不清楚的,可以直接私信找我聊聊。
講到這里啊,肯定有很多小伙伴開始擔(dān)心了,害怕如果再像以前一樣給他很多壓力,對方又開始逃避了怎么辦?其實分手之前,你的施壓的方式一定是錯誤的,如果你能按照正常的狀態(tài)施壓 ,就不會讓對方恐懼你,逃避你。
那什么是正確的施壓方式呢??
那就是用對方的思維方式,站在對方的角度,為對方考慮的情況下,表達你的需求與需要。并且在此之前,你要交代清楚,你能給對方提供的是怎樣的“回報” 。如果你還是和以前一樣無理取鬧,那即使你站在了對方的角度去說服對方,施壓于他,他也不會接受的。所以你的回報一定是更高的情緒與情感的價值付出 。
所以我才會說,愛并不是一味的付出,也不是要求對方必須按照你的預(yù)期行事。愛其實就是有智慧的理解,有耐心的包容,有韌性的堅持。付出在里面,只是基礎(chǔ),卻不是永恒的主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