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!想要家庭幸福,離不開這種三角關系原創
發布時間:2022-5-6 20:13:22 瀏覽量:
原來!想要家庭幸福,離不開這種三角關系
問:我今年38歲,生活在一個五線西部城市,畢業以后在外面工作了一段時間,直到28-29歲的時候才回老家。
家里人就特別著急,覺得沒結婚跟當地不協調,漸漸地讓我感覺自己好像也有問題。
隨著父母的老去,我對他們多了一點心疼,就像冷大說的他們也是第一次做人,況且還是從吃不飽飯的年代過來的。
前幾年可能自己也心里比較難受,記得三十一二歲的時候我談過一個外地的,最后也黃了,就感覺自我攻擊會特別厲害。
直到看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小知識,也就知道這個是自我攻擊,人有一個內在的自我。
關于我的父母,我爸他也沒啥大毛病,但就是不管家,只管自己吃好喝好,喜歡打個小麻將(還不屬于那種特別大賭博性質的,只是拿他的工資打個小麻將)。
母親就老抱怨,她就覺得父親又不管家,一天啥都不操心,但是他們好像就是那種模式。
想要家庭幸福,離不開這種三角關系
第一,一個好的家庭結構里,一定有一個好的三角關系。
三角關系是一個家庭的基本結構。所謂“三生萬物”,復雜關系都是從雙邊關系以及三角關系展開的。
一個好的三角關系是什么?
是指我們作為一個孩子,不應當站在父親這一邊,也不應當站在母親這一邊。
如果母親是陰、父親是陽,要永遠記住自己是陰陽合一的產物,即既不能夠成為父親,也不能夠成為母親。
所以,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:怎樣從父母的觀點中、
父母的關系中保持一種獨立性?
這種獨立性,意味著我們既不要為父親說話,也不為母親說話。
但難以避免的是,父母當中的一方有時候會勾引我們這樣做。
好比上述故事,母親所說的:“要不是為了你,我肯定就離婚了”、“要不是為了你,我不會停留在這里”。
這種話往往引發一個孩子的內疚動力,從而漸漸在內心產生一種想法:“是我對不起我媽,如果不是因為我,她都不會付出這么多。所以我要同情我的媽媽,得站到我的媽媽這一邊。”
對于母親的這種勾引、誘惑,要學會拒絕。
走向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容易的,讓自己保持在一個中正位是困難的。但中正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唯一姿態,因為中正代表了平衡。
一個不平衡的家庭一定是痛苦的,因為所有失衡的家庭一定會有沖突。
只有處在中正的位置上,孩子才不會試圖搶奪父母在家庭中的位置。父母在父母的位置上,孩子在孩子的位置上。
這就是我們儒家文化里所講到的一個結構:
【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】。
搞清楚位置的關系,是學會做人的一個重要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