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好“補償心理機制”,你就是前任心里的不可替代
發布時間:2024-9-2 17:09:13 瀏覽量:
用好“補償心理機制”,你就是前任心里的不可替代
你們知道利用“補償心理機制”去做復合,會有多么高效嗎?我說的這個機制其實就是彌補缺憾。與其通過送禮物來道歉和討好對方,不如直接去彌補對方內心的空缺,畢竟要想處理外部問題,首先要解決內部問題。當你在對方心中建立起強烈的精神依賴,增加他們對你的投入,讓他們感到離開你后難以再找到像你這樣合適且關心他們的人時,你就會成為他們生命中無法替代的存在。
但是每個人的內心缺失都有不同,我不知道你前任的性格是什么樣子,沒辦法通過一條視頻教會所有人:該如何精準的挖對方的心理缺失,但有一點是所有人都通用的,就是他內心深處的恐懼。
就像焦慮依戀害怕被遺棄,因為他童年經常被放棄;回避依戀恐懼親密和束縛,因為他們受的打壓太多,不相信任何形式的愛。這些不同的依戀模式背后,都有每個人心理層面的的缺失和執念。所以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查找你的前任到底缺什么,那就直接去找他恐懼的東西,用這份恐懼跟他重新建立深度鏈接,那我們怎么去判斷他的恐懼點呢?四個路子啊。
1、我們可以了解他最在意的點是什么
心理學家曾經說過:你最在意的東西,暴露了你最核心的恐懼。因為一個人最害怕失去的,往往是他本就缺失的東西。我們拿回避型依戀來舉例,為什么他們要時刻保持自己的強大和獨立?為什么他們接受不了看著比自己弱的伴侶,甚至對伴侶的“愚蠢”行為感到厭煩?
(情感困惑加導師\/信 fengai667,一對一免費分析)
這背后隱藏的其實是他們自身對軟弱的恐懼。在成長過程中,回避型可能從沒體驗過無條件的愛,每當他們犯錯的時候,就會受到父母的指責。這種經歷導致他們內心深處根本不相信:人與人之間存在無條件的愛,他們更傾向于:人際關系是靠利益交換來維系的。覺得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會被接納。自己差勁了,軟弱了,就要被淘汰。
所以他們害怕自己的軟弱被暴露出來。害怕承擔淘汰出局的風險。結果就是回避型有時候會用進攻來保護自己,同理啊,一個人越是在意的東西,往往越能代表他潛意識里的恐懼。你就從過去你們倆相處的蛛絲馬跡里查找,看你的前任最在意的是什么。
2、觀察他的防御行為
想了解一個人的恐懼,觀察他們的防御行為就對了。比如說在面對沖突時,有些人可能會表現出攻擊性,比如說亂發脾氣、推卸責任、否認和歪曲事實,試圖通過指責對方來轉移注意力等等。這些行為是自戀人格的典型防御習慣,因為自戀人格害怕被揭穿,害怕被指責,所以會用一些反向攻擊行為,去維護自己的高自尊。
所以當你在跟前任吵架的時候,如果發現你怎么吵都吵不贏,對方總是有一套自己的“歪理”來否認事實,或者反過來指責你。那說明他的內在就是極度自戀的。他的恐懼就是他的完美性受損,自尊心受創。
3、看他失控的點是什么
當一個人因為某件事而失控,甚至走向情緒崩潰,那這件事往往就是他潛意識里害怕面對的創傷。就比如說當你跟伴侶和朋友一起吃飯時,你可能只是出于好心,幫一個異性朋友遞了紙巾,但你的伴侶卻大發雷霆,憤怒離場,甚至提出分手,可能你會覺得莫名其妙。但是這件小事的背后,反映出來的卻是他曾經受到過類似的創傷。
他可能在過往的情感經歷中,遭遇過一次徹骨銘心的背叛,這讓他遭受了巨大的打擊。往后任何一次可能會發生背叛的蛛絲馬跡,都會引發他的警覺,讓他感受到被背叛的痛苦。
所以當你發現一個人他的脾氣和崩潰總是突如其來,又莫名其妙,這時候你就需要多觀察了。因為在那失控的情緒背后,可能隱藏著他的恐懼和不愿面對的創傷。
所以大家明白了嗎?雖然語言和行為都可以被修飾和偽裝,但恐懼是真實的,是無法掩飾的。當你想要深入了解前任的時候,你不用聽他多說什么,只需要耐心去觀察他對哪些事情最為敏感,對哪些情況的發生會產生恐懼行為,你就知道她內心深處的創傷是什么了,也就知道該怎么對癥下藥,喚起他對這段關系的希望了。